![]() |
|
|
也许大家听说过“三伏贴”,但是对“三九贴”还不是很了解,今天我们围绕什么是“三九贴”、作用原理、与“三伏贴”又是什么关系以及怎样贴敷等一系列问题,为大家解答,分享中医养生智慧。 什么是“三九贴”? 有句俗话说的好:“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九是二十四节气“冬至”后的三个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三九贴”指在每年三九天进行穴位贴敷特定的穴位,以达到预防和祛除疾病的一种中医特色传统外治法。不仅能巩固夏日“冬病夏治”三伏贴的效果,还能控制疾病的发作,达到冬夏皆治,获得更理想的防治疗效。 “三九贴”的治疗原理? 中医认为,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在疾病的调治过程中,将平衡人体阴阳与四季气候的特点有机结合,会有事半功倍之效。冬季天气寒冷,阳气虚弱,因此选在“三九”时节进行穴位贴敷,扶正祛邪,调补阴阳,不仅能够帮助人体抵抗外邪,预防疾病,而且也会对夏天三伏贴的疗效起到加强和巩固的作用。 “三九贴”的作用有哪些? (一)保卫阳气,扶正驱邪 对于人体来说,冬天必要的“藏”至关重要,由于冬季“阴盛阳弱”,阳气敛藏,阴气相对来说比较旺盛,此时最佳的养生方式就是“养阴护阳”。 (二)巩固补充“三伏贴”的疗效 三伏和三九,是一年之中最热和最冷的时间段,三伏天为阳气极盛阶段,夏季应用“三伏贴”可以达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目的,要想保持持久疗效则需要进行巩固治疗,因此三九时节再行穴位贴敷,不仅扶正祛邪,调补阴阳,而且会对“三伏贴”的疗效起到加强和巩固作用,冬夏共治,才能够纠正脏腑偏盛或偏衰的状态,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使疗效相得益彰。 (三)虚寒体质人群调养的关键时期 体质虚寒严重的人群,到了冬季,各种病症就更加容易反复发作,那么冬天里如何能让身体素质上一台阶呢? 中医认为“冬至一阳生”,阴极而阳生,但此时阴气极重,寒气最易伤人,阳气却微弱,所以需要多加固护,尤其是素体虚寒的群体,可抓住三九这个时机,利用天人合一的理论,采用合适的药物贴敷,浴足,扶正祛邪,调补阴阳,增强免疫力,改善体质。 “三九贴”适应症 ①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 ②风湿骨病:关节痛、骨质增生、滑膜炎、风湿引起的各种颈、肩、腰、腿痛。 ③儿科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咳嗽,反复发作的感冒,消化不良腹泻等。 ④妇产科疾病:下焦虚寒、宫寒、痛经、带下量多、月经不调等。 ⑤消化系统疾病:中焦虚寒、虚寒性胃病、胃肠功能紊乱、慢性结肠炎、虚寒腹泻。 “三九贴”禁忌人群 (一)急性呼吸道感染、发烧期间不能贴敷; (二)皮肤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者不宜贴敷; (三)特殊体质及有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以及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损的不适宜贴敷。 (四)2岁以下的孩子、孕妇、对胶布过敏者要慎用。 贴敷期间注意事项 (一)贴敷时间小儿1 ~ 2小时,成人为3~6小时。 (二)根据病人个体差异也可适当调整延长如果贴敷部位出现痒、疼,可以减少贴敷时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