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介入超声定义 介入性超声是指在实时超声影像监视下,将穿刺针或导管准确地插入到人体内各种病变器官或组织内,进行穿刺抽液、组织学活检,置管引流及肿块消融等各种诊断和治疗的技术。 介入超声发展 该技术产生于60年代初期,70年代中期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现已成为临床各系统疾病的一种重要诊疗手段。1983年在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介入性超声学术会议上,正式确定介入性超声技术成为超声医学中一门新的学科。 介入超声发展前景 因医学发展迅猛,高质量推进医学发展的要求,临床选择方式多样化,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尽可能选择无创或者微创,从而达到诊断和治疗目的。介入医学正是满足这一目的而迅猛发展起来的新型学科,随着介入性超声、介入放射学和介入性核素的发展,势必会发展为医技临床化,成为“第三大临床科室”。 介入超声应用分类 1.穿刺活检:人体体表包块、体内脏器包块; 2.置管引流:如胸腔、腹腔,胆道、各类脓肿置管等; 3.超声引导下的各类治疗:肝、肾、卵巢囊肿等硬化治疗,肿瘤的物理消融,放射性离子植入及各类血管疾病的辅助治疗。 介入超声优势 1.安全、无辐射,对身体没有危害; 2.使用起来方便,可以把机器推到病房做,所以方便、快捷、安全; 3.实时监控下、精准、直观、可视下操作。在超声引导下做手术,能够直观看到病灶,直观看到穿刺针行进的路线,能够精准到达病灶; 4.费用不高; 5.患者痛苦小; 6.并发症少; 7.能够提供病理细胞学诊断:可以极大地提高医院的总体诊断和治疗水平。 介入超声适应症 凡超声可显示的人体各部位的病灶,原则上均可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活检、抽液、置管引流及肿块消融等诊断和治疗。 介入超声禁忌症 1.明显的出凝血时间延长或血小板减少, 严重出血倾向者; 2.缺乏安全的穿刺途径; 3.病人不自愿合作; 4.近期内严重咯血、呼吸困难、剧烈咳嗽或患者不能合作者; 5.病灶显示不清,或病灶可显示但受其它因素遮挡,缺乏合适的进针路线。 介入超声诊疗流程 1.住院病人需由临床医师开具会诊申请单,以便后期有创操作记录填写及签字入病历; 2.病人持申请单前往综合楼二楼介入超声室,申请介入医师评估,如情况合适则继续介入诊疗,如不合适,建议采取其他诊疗手段; 3.门诊病人则由临床医师直接开具介入超声申请单,前往综合楼二楼超声医学科分诊台请示相关人员安排。 临床医师准备 1.心电图; 2.出凝血时间报告; 3.术前超声报告; 4.介入超声申请单。 南充市高坪区人民医院介入超声开展项目 1.一般部位的经皮穿刺活检术; 2.经皮穿刺抽液或置管引流术(腹腔/胸腔/羊膜腔/心包腔/关节腔/浅表部位等); 3.各个部位脓肿、囊肿穿刺引流术; 4.各个部位病变穿刺定位术; 5.经皮肝穿胆道造影术; 6.其它部位插管造影术; 7.肝、肾囊肿硬化术; 8.其它部位囊肿硬化术; 9.经皮注射无水酒精治疗肿瘤术; 10.经皮瘤内注药术; 11.经皮羊膜腔穿刺注药术; 12.经皮脐静脉穿刺术; 13.经皮宫内穿刺药物注射减胎术; 14.经皮穿刺肌骨疾病注药或松解治疗术; 15.经皮穿刺神经阻滞术; 16.浅表异物取出术; 17.中心静脉置管术; 18.深静脉穿刺置管术; 19.浅静脉穿刺置管术; 20.经皮一般畸形血管硬化术; 21.经皮一般畸形血管硬化术; 22.特殊部位经皮穿刺活检术(肺/胸膜/纵隔/心包/胰腺/后腹膜等); 23.经皮穿刺胆汁引流术; 24.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 25.经皮肾造瘘术; 26.经皮膀胱造瘘术; 27.经皮注射无水酒精治疗肿瘤术; 28.异位妊娠穿刺注药术; 29.外周血管畸形及出血性疾病的动脉及/或静脉栓塞术; 30.颅面部血管疾病的无水酒精/硬化剂治疗术。 介入超声地址:住院部综合楼二楼超声医学科 联系电话:雍喜18227316326 青泓江1399086993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