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记者见到高坪区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蒲志勇时,他正在更换隔离衣,准备出门运转当日的核酸采样标本。由于仍存在与病毒直接接触的风险,蒲志勇像往常一样穿隔离衣、戴N95口罩、带双层手套。不一样的是,今天他显得格外兴奋:“辛苦了十几天,听到龙门街道降为低风险区域的消息,曙光就在眼前了!” 作为急诊科的带头人,蒲志勇这样形容他的工作:以保住患者的生命为一切前提。“医院里的其他专科,可以根据患者症状仔细分析再下结论,我们急诊科不行,病人可能因为各种病因送到急诊,重病多、发病急、病情凶、变化快,急诊科人员必须随时随地保持很强的时间观念,争分夺秒的与时间赛跑,与死神作斗争。”从成为急诊科医生那天开始,蒲志勇就常年保持24小时待命的习惯,如今已有近30年。他说,值夜班遇上危急病人,忙起来时刚刚天黑,几轮生死博弈下来天已大亮,顾不得洗漱有个空角落就能倒头大睡,这几乎是常态。 8月21日,南充突如其来的疫情暴发打破了市民的生活节奏。由于科室的特殊性,蒲志勇所带领的急诊科工作内容变得更加繁重、风险也更大——科室9名医生、18个护士、6名救护车司机不仅要承担医院常态急诊急救、部分普通门诊的接诊工作,还要负责封控区危重病患的出诊、急救和转运。不仅如此,高坪区人民医院在全区设立的4个固定核酸采集点、53个临时核酸采集点所产生的核酸样本、医疗物资、医疗废物,也由急诊科派遣救护车统一收集、转运。 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即使是有“钢铁战士”之称的急诊科医护人员,也会感到身上担子陡然沉重。既要保证患者的安全、又要避免医护感染,这是一次只允许成功、不允许失败的疫情攻坚战。蒲志勇告诉记者,在这样的特殊时刻,市民自我防范意识普遍增强,普通小伤小病出急诊的次数少了,一旦有出诊任务全是万分凶险的病症。而疫情的发生导致急救人员紧缺,科室医护人员如何分配、如何定岗定责、如何闭环管理,120车辆如何安排,院前接诊病人如何防护、消杀,防护物品如何管理,新形势下危重病人如何一边做核酸一边救治,院内接诊病人如何分流,千头万绪的事情朝他涌来,蒲志勇的电话从早到晚响不停,有时忙得一天只吃一顿饭。他在救治之余,坚持每天督察各岗位的工作是否严谨,是否有问题没解决、是否有问题需要院方支持,角角落落过目一遍,不留死角、不存隐患。 随着高坪区许多中高风险区域降级为低风险区,现在,一些居家隔离的慢性病人再次来到急诊科,找"蒲医生"看病治疗。没有豪言壮语、唯有身体力行,蒲志勇脱下防疫防护服,换上医用隔离服,再度投身到工作中,继续做一名与死神赛跑的“急诊战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