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日,南充市高坪区人民医院消化中心成功为一急性阑尾炎患者行内镜逆行性阑尾炎治疗术(ERAT)。 患者邓某某,男,49岁,因“腹痛2天”入住我院消化中心。入院后经详细询问病史、查体,结合临床辅检,急性阑尾炎诊断明确。 经与患者充分沟通,其要求保守治疗。经过抗炎、对症等治疗后患者症状缓解不明显,经过对病情的综合评估,与患者再次沟通后,4月19日,消化中心主任、消化内科主任李应副主任医师团队,在全麻下为其行内镜逆行性阑尾炎治疗术(ERAT)。 肠镜下所见:阑尾孔周围粘膜充血水肿,经冲洗导管进入阑尾内口予以生理盐水冲洗时可见大量脓液溢出 肠镜下治疗:予以生理盐水+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反复冲洗直至阑尾腔清洁 术后患者腹痛立即缓解,经复查阑尾彩超恢复良好,于4月24日好转出院。近日,医务人员电话回访,患者无不适,工作、生活正常。 科 普 小 知 识 什么是阑尾炎 阑尾是位于盲肠与回肠之间的细长弯曲的盲管,在腹部的右下方。阑尾炎是由多种因素形成的阑尾炎性病变,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 常见的发病机制包括: 1.神经放射学说:认为神经调节的失调导致阑尾壁肌肉和血管的反射性痉挛,使阑尾腔梗阻和血供障碍,继而发生细菌感染。 2.阑尾腔梗阻学说:认为阑尾腔机械性完全或不完全梗阻,导致腔内压力增高,影响阑尾壁血运障碍,继而发生细菌感染。 3.细菌感染学说:认为阑尾本身就是污染脏器,当黏膜局部受损,局部细菌即可侵入阑尾壁发生感染;阑尾外感染细菌经血流循环到达阑尾而继发感染。 阑尾真的无用吗? 在传统的观念里,阑尾似乎是体内存在的无用器官,可有可无,但随着医学的认知不断扩展,目前虽然我们还不能清晰的知道阑尾的作用,但对于外科切除治疗急性阑尾炎仍存在争议,因为阑尾具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参与机体的免疫,有研究证明阑尾切除术后病人结肠肿瘤的发生率较正常人增高14%;并且阑尾还可分泌多种消化酶以及促进肠道蠕动的激素,并能调节肠道菌群平衡。 什么是ERAT?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及医学的不断探索,2010年刘冰熔教授,受到内镜下治疗化脓性胆管炎的启发,创新的提出了治疗阑尾炎的新办法,将其命名为--内镜下逆行性阑尾炎治疗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appendicitis therapy ERAT)。ERAT治疗通过植入支架和药物冲洗阑尾腔来达到治疗目的。具体步骤为在放射线的监视下,借助结肠镜指引,通过导管及导丝进入阑尾腔,通过冲洗、取石、置管引流等方式对阑尾炎进行治疗。 根据维普专业期刊《内镜逆行阑尾炎治疗术应用多中心回顾性分析》[1],文章总结ERAT阑尾插管成功率、内镜治疗成功率、住院时间、并发症、复发情况等,收集2009-2014年间8所医院接受ERAT诊治并符合一定条件的患者资料,内镜治疗成功率为97%,患者住院时间平均3d(2-4d),并发症发生率2%。并发症远低于阑尾切除手术,复发率低于单纯使用抗生素者。ERAT能够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高效、安全、微创地治疗急性阑尾炎。 为什么选择ERAT 既可作为阑尾炎的治疗方式,也可作为急性阑尾炎诊断的检查标准。相比传统治疗方式,ERAT无需开刀、无疤无痛、安全性高、见效快、费用低,术后即可恢复正常饮食,并且完好保留阑尾及其功能。该治疗方式既为患者提供了极大便利,也提高了医院的治疗效率,有效节约了医疗资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