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年来,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CRE)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播散。2023年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发布数据显示,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检出率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对人类健康构成极大威胁。 什么是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 碳青霉烯类肠杆菌是对XX培南类任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肠杆菌,或是产生耐碳青霉烯酶的肠杆菌,还包括耐碳青霉烯的摩根菌变形杆菌、普罗威登斯菌等摩根菌科细菌,此类细菌被称为“超级细菌”。 感染CRE的高危因素 1.长期住院; 2.入住ICU; 3.侵入性装置的长期留置:尿管、引流管、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机械通气; 4.既往接受抗菌药物治疗(尤其是碳青霉烯类)。 如何预防与控制CRE感染? 一、手卫生 正确规范洗手、速干手,管好手,严格落实手卫生规范,手卫生的“两前三后”是前提。 二、严格掌握抗菌药物使用的指征,合理使用抗菌药 1.不能“随意”使用抗菌药 日常生活中随意吃抗菌药;随意换抗菌药;随意停药;随意联用抗菌药,这些随意行为应制止,使用抗菌药前尽可能病原微生物送检,按指征按规范使用。 2.滥用抗菌药容易造成“耐药性”与“二重感染” (1)细菌耐药:细菌对药物敏感性降低或消失。 (2)二重感染:人体呼吸道、消化道许多正常菌群,正常情况处于平衡状态,如果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打破平衡状态,产生新的感染。 遵医嘱合理使用抗菌药是预防细菌耐药(含CRE)的关键。 三、感染CRE患者的消毒隔离 1.主动筛查、尽早隔离:尽早病原微生物送检进行CRE筛查,对以往有此类感染或定植的患者及CRE感染高危患者在筛查前就实施隔离; 2.单人单间隔离,而且有单独的卫生间; 3.当单人间不够时,可将感染或定植同一类CRE的患者隔离在同一房间; 4.对CRE感染或定植患者,实行分组护理;护理此类患者的人员不同时护理其他患者; 5.对此类患者不宜留陪护。确需陪护的应限1人,且不应同时陪护其他患者; 6.隔离病室入口应张“接触隔离”标识; 7.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感染或定植患者隔离至出院,出院时在出院证明上注明“CRE”,告知家属消毒隔离注意事项; 8.若患者长期住院,应连续两次采样阴性,可解除隔离,且采样时间≥24小时; 9.医务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应按照手卫生指征及方法执行落实好手卫生; 10.在确保诊疗护理等工作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与患者及其周围环境、物品的接触; 11.工作人员在接触此类应佩戴手套,诊疗活动结束后,应脱去手套并立即进行手卫生;进行侵入性操作、大面积接触(如给患者翻身、擦浴)或处理患者排泄物时应穿隔离衣,诊疗活动结束后,应脱去隔离衣;一次性隔离衣由内向外,由上到下卷好按感染性废物处置;需重复使用的隔离衣污染面向外卷成一束悬挂于床旁并采取措施避免污染或放入专用收集容器。重复使用的隔离衣应至少每24h 更换一次; 12.对CRE患者使用的低度危险性物品和器械(如听诊器、体温表、血压计等)应专人专用,并定期清洁和消毒;不能专人专用的物品和器械(如轮椅、车床、担架、床旁心电图机、超声仪器等)在每次使用后用500mg/L-1000mg/L含氯消毒液清洁和消毒,患者周围物品、环境和医疗器械按规范用500mg/L-1000mg/L含氯消毒液或者消毒湿纸巾清洁消毒; 13.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感染或定植患者到其他科室检查或手术,电话提前告知相关科室,提前做好消毒隔离准备,患者检查结束用500mg/L-1000mg/L含氯消毒液或者消毒湿纸巾清洁消毒; 14.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感染或定植患者转科/出院后,应对隔离病室或床单元进行彻底终末消毒; 15.对于CRE定植患者尽早去定植; 对感染CRE患者做好消毒隔离,是预防控制CRE院内及社区传播的重要措施。 |
|